(第789例)为吃喜酒被拐家难觅,志愿者帮助“寻亲列车”一日达——张绣琴寻亲

发布时间:2014-03-25

为吃喜酒被拐家难觅,志愿者帮助“寻亲列车”一日达



                                                                              ——张绣琴寻亲


编 辑:惠州小黑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对家园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就像一根无形的彩线,总是能将我们生命中最美丽、最动人的记忆串起。即便这份记忆已经久远,即使我们的面貌已经改变。


     2014年3月17日,宝贝回家志愿者敏敏接到一个寻亲任务,一个叫张绣琴的人寻家。寻亲人在登记上说爸爸叫张海忠大哥哥叫张盛辉,大姐叫张绣忆,二姐张绣鲜,自己叫张绣情。应该是云南人,只记得当时是侄女家干爹孩子叫她出去吃酒,就被拐卖到贵州了。


     如此多的线索,尤其是记得家人和自己的名字,找到家的希望非常大。这让敏敏非常的激动和兴奋,也许又有一个孩子能够回家了。敏敏迫不及待的按照登记上的信息与张绣琴取得了联系。下午一点左右,终于联系上了张秀琴。


     由于时隔多年,张秀琴也只记得这些信息。敏敏多方启发,张绣琴终于回忆起了更多的内容。她记得小时候住的是木房,有两层,一层做饭和睡觉,二层堆放杂物。自己有4个哥哥,2个姐姐。自己的父亲叫张海忠、大哥叫张盛辉、大姐叫张绣忆、二姐叫张绣鲜(以上名字可能是谐音),上学的学校叫板江中学。记得家里的山比较多,没有见过船,家大门口有一棵很大的梨树。


     张秀琴被拐大概发生在她八九岁的时候,当时绣琴正在上小学二年级。邻居说要带绣琴去喝喜酒,年幼的绣琴不疑有他高兴的跟着去了。在去“喝喜酒”的路上,小绣琴遇到了四哥,打了声招呼就继续雀跃着跟着邻居走了,小绣琴没想到,也许可能是她最后一次见到她的四哥了。随后,邻居带着张绣琴坐上了客车,中途转了几次车。就这样,小绣琴被带到贵州,卖给了一户姓李的人家。过了一夜,不服输的小绣琴不甘心被人拐卖的命运,偷偷的从李姓人家跑了出来,在饥寒交迫之际,遇到现在养父的女儿,就跟她到养父家一直生活到现在。虽然在养父家有了安稳的生活,但是寻亲依然是小绣琴心中不能磨灭的执着。


     因为敏敏是云南人,掌握了这些信息之后,敏敏立即把张秀琴提供的信息发布在云南群和工作组中进行讨论。同时将寻亲人提供的名字交给志愿者丁超帮助查询。随后,云南群志愿者镜像把板江中学找了出来,寻家组的寒蝉又把云南省文山丘北县平寨村派出所、板江中学的电话发给了敏敏。这些内容的查实证明张秀琴的记忆应该是比较正确的。敏敏立刻拨打了板江中学的电话,但遗憾的是没有人接听。敏敏没有放弃,她又打到平寨村派出所,一个姓罗的警官接的电话。敏敏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他,请求他帮忙查询。可能是字不对,开始换了几个同音字都没有找到,但是罗警官并没有气馁表示会继续帮助查找。大半天过去了,这种等待无疑是煎熬。下午四点左右,罗警官打来电话说找到了张绣琴的三哥,并把联系电话给了敏敏敏敏一刻都不敢耽误立即打电话过去核实,问了很多细节,都对上了。张绣琴的三哥还把他们仅有一张张绣琴和家人的合影发给了敏敏。敏敏把照片发给张绣琴看了以后,张绣琴一眼就认出了哥哥和爸爸。遗憾的是二十四年的时光荏苒让原本健壮的父亲化为了一抔黄土,欣慰的是母亲虽然年迈但仍然健康的守候在家等着绣琴回家。


   亲情犹如一江剪不断的春水,流动的是游子心中永远的思念;亲情犹如夜空中那颗北斗,指引的是那迷路的羔羊回家的方向。正是因为对亲情的那份依恋,让与家人分开二十四年的张秀琴幸运的找到了家。在此,感谢所有在此案中默默付出的志愿者和好心人,祝愿张绣琴今后生活幸福!


      张秀琴将于3月28日回到云南与亲人相见,具体情况将届时更新。




编后记:
      宝贝回家的每功案例都是全体志愿者的功劳。许多志愿者默默无闻的做了许多工作,而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因编辑无法亲身参与案例,而案例编写时间的要求相对紧迫,难免会对案例细节或参与志愿者有所遗漏。为进一步完善总结的内容,确保案例总结能够真实还原寻找过程,如发现有遗漏或偏差,欢迎了解和参与案例的志愿者随时提出修改意见。案例总结如有不妥,可随时与案例编辑或网站管理暖(732951903)或者依依(539683555)联系,我们将随时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