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6例)遇见 就是最大的幸福——朱海生回家
发布时间:2016-05-05
遇见 就是最大的幸福
——朱海生回家
编 辑:向 暖
每个生命都活在不同的模式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情感认知。1963年出生的朱海生,自小学二年级开始,就隐隐约约的有了自己的心事。因为有人告诉他,那个来自成都,对自己特别好的漂亮女老师,就是他的妈妈。是这样的吗?真的觉得她好亲切。可是,她为什么不要自己呢?家里的爸爸妈妈又是谁?还没等年幼的他理清理顺这些困惑,爸爸妈妈就已退休。并带着他一起离开青海,回到了山东的老家。远离了那个会轻抚自己的头,有着柔和目光的老师。自此,那个亲切的笑容只会在梦中出现-----老师,你是我妈妈吗?
身在山东的朱海生,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也慢慢得知自己确系抱养。可是他也想不明白,这么多年以来,也一直没有人来找寻自己,难道自己是被遗弃的吗?可是妈妈为什么要遗弃我?诸般猜测也让朱海生的内心无比酸楚。渐至年长,面对求学、工作、成家、照应养父母等等生活琐事,寻找自己亲身父母这件事,就像一颗珍贵的果实,被他精心呵护着,埋到了内心的最深处,等待着适合它生长的契机。
2012年,这个契机终于出现。都说女儿是爸爸的贴身小棉袄,朱海生感受到了来自女儿的温暖体贴,她替自己的爸爸,在宝贝回家网站登记寻亲,要帮爸爸圆一个多年的寻亲梦。志愿者古飞在联系女儿后,又和朱海生做了详细的沟通。于2012年11月7日发帖:
约1963年出生在青海被送养的朱海生(男)寻家55103BBHJ
https://bbs.baobeihuijia.com/thread-124686-1-1.html 根据朱海生给的线索,古飞初步整理了一下:1、大约在1963年左右,求助人的亲生母亲在青海支教,是教师,四川成都人。2、姓名:徐(许)涵雨、徐(许)环云(音),现在年龄大约在75岁左右。根据这个线索,他制定了寻人攻略。古飞如何寻找,暂时按下不提。
帖子发出之后,很快就有了反应,根据帖子里所提供,生母模糊的信息,志愿者丁超反馈,成都有疑似信息。古飞得知后立刻放下别的查询工作,联系到了成都的志愿者进行核实。根据古飞提供的地址信息,志愿者驱车50公里去实地求证,得到结果却是,该疑似人没有离开过成都,此条信息在最初出现的惊喜后,被遗憾的排除。
虽有遗憾,但古飞没有气馁,2013年3月几次主动联系朱海生,进一步核实信息,并将了解到的更多更详细的信息补充到帖子里。就是这一次次的联系,让他掌握了一个很重要的线索:亲生母亲和养父母,都退休于同一个单位,青海监狱局。他的养母每年还会收到青海省监狱管理局第二干部休养所的退休金。在家里保留的信封上面,还有青海省监狱管理局第二干部休养所的电话,古飞试着拨打该电话后,接通后,可能因为时间久远,人事变动频繁,他没有问到想要的信息。无奈,古飞只有留下生母的信息拜托该单位,看是否能帮他查询该年龄段的退休干部,在年龄相仿的人中,找寻知道生母讯息的知情者。
时间就在这不断查询寻找中过的飞快,转眼就到了2014年的12月,事情仍然没有啥突破性的进展。古飞再联系朱海生时,对方的反应已无开始那般急切,可能是觉得时间久远希望渺茫,又顾虑当年的被送养是否还有别的隐情,再就是觉得太过于麻烦志愿者了,非亲非故的心里过意不去。古飞在了解到他这些想法后,明确表示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他,一直以来耐心细致的查找,也可说明他的认真和决心。寻亲虽然难,只有坚持不放弃才会有希望,一定要有信心!
断断续续的,各种信息反馈再排除,寻亲一直没有新的进展。古飞始终觉得青海省监狱管理局这条线索弃之可惜,2016年4月他再次联系青海省监狱管理局第二干部休养所,没想到这次事情却有了转机。接电话的张老师,听古飞说了事情大概原委后,查看了网站登记的帖子链接后反馈,该单位的确有一个姓名发音疑似生母的人,但由于工作纪律和保密纪律,无法提供联系方式等信息。
事情进行到这里,谁都没有料想到这个转机,恰恰预示着幸运的大门已经打开。紧接着,志愿者淡然跟帖,并主动联系古飞,说查到了一条疑似信息,并得到一个至关重要的联系方式----生母外孙女的电话。古飞第一时间和那个电话取得联系,对方说,鉴于自己是晚辈,有些事不是特别清楚,需要和家中长辈沟通一下。很快,在与家人联系后,此事就已经了大致的眉目。朱海生的表弟(同学)肖强,在当晚和古飞的电话沟通中,还原了当年的事情真相“朱海生生母是我大姨,叫徐汉宇,姊妹5个,她是老大,老二是我舅舅叫徐林秋(已去世),老三是我妈叫徐凤宇,现在成都。老四叫徐凤刚,老五叫徐汉文两人现都在眉山。大姨现在眉山养老院已80多岁,目前已丧失记忆和生活自理能力。她大概是77年和78年,在青海德令哈劳改农场育红学校退的休,退休工资由青海公安管理局西宁干休所发放。听老辈人说父亲是眉山松江小学老师,叫何奠阳(同音字)早已去世,大概是70年代初。当时是大姨和大姨夫两地分居,当老师有寒暑假,他们两个在假期来回跑。朱海生是他们亲生的,63年5月生的。当时因条件困难无法抚养,将他送给劳改农场加工厂朱姓家庭。与我从小学到初中是同学,初中毕业养父母将他迁移到山东。他养父母和我父亲、大姨同是一个劳改公司工作。他有两个姐姐,老大叫徐锐在西宁跟母亲姓,老二叫何玲在德阳跟父亲姓,她两人已退休。我在成都还在上班,也是和他同岁。80年听旁人说我才知道,那时我已在成都落户,听说后一直打听毫无音信”。
古飞将这好消息第一时间告知登记人,关于肖强,在朱海生模糊的记忆里,确实在当年有人说过他们俩似乎有点亲戚关系,但当时年幼也没在意。在征得他们同意后,古飞交换了联系方式,电话里,幼年两个伙伴相约五一相见。根据肖强的描述,生母的姓名、年龄、单位、以及当年把他送养的细节,无一不吻合。再也按捺不住自己这么多年来的思亲盼亲的心情,4月30日,朱海生启程赶往四川眉山养老院,去看望自己在那里住院的老母亲。在认亲现场,朱海生给古飞发来短信,其生母的四个姊妹都到了,那种血脉亲情无法用言语表达。在这里,朱海生也了解并打开了心结:当年他被送养确实是因为家庭贫困无力抚养并非遗弃,后来生母也曾去往山东,但并没有见到他。几十年了,再见到母亲,她的样貌依稀还有当年的样子,但已经重度老年痴呆症,连自己的女儿都不认得了,可是让人唏嘘的是,当朱海生和她并肩坐在长椅上,拉着她的手和说了几句话后,她居然看着他哭了,这尘封多年的血脉亲情,在母亲的泪水中完美启封了。
接到朱海生发来的感谢短信后,古飞回复:蓦然回首,苍老的是岁月,永不老去的是幸福和温暖。遇见,就是最大的幸福,真心祝福你们幸福安康!
编后记:
宝贝回家的每个成功案例都是全体志愿者的功劳,是大家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结果,我们在这里,向每一位参加案例的志愿者致敬。许多志愿者默默无闻的做了很多工作,而在案例编写过成功,因编辑无法亲身参与案例,而案例的编写时间要求相对紧迫,难免会对案例的细节或参与的志愿者有所遗漏。为进一步完善总结的内容,确保案例能够真实还原寻找过程,如发现有遗漏或是偏差,欢迎了解和参与案例的志愿者随时提出修改意见,案例总结如有不妥,可随时与案例编辑或网站管理暖(732951903)或者依依(539683555)联系,我们将随时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