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寒冬,四川某地的山村里,一名男婴呱呱坠地。不久后,他被裹进襁褓,随一张泛黄的“送养证明”流落至广东汕头,成了养家口中的“阿滨”。
2024年4月,阿滨在视频号上反复翻看寻亲视频,手指悬在“私信”按钮上许久,终于发出第一条消息:“寻亲……真的有用吗?”视频号作者是宝贝回家志愿者燕子,她敏锐察觉到他背后的故事。几次试探后,阿滨坦言:“养家说我是亲生父母‘送’的,可证明上的地址和名字,我查不到……”他将一张满是褶皱的纸条拍照发给了燕子,上面潦草写着“四川古蔺护加乡钟某某”。“如果是被拐的,证明可能是假的;如果是送养的,父母或许也在找你,先去采血吧。”燕子的话让阿滨彻夜难眠。
5月,阿滨自行采血,DNA却未比中任何家庭。7月,燕子协助他登记寻亲信息,任务转至寻家工作组志愿者涛哥手中,发帖后便组织四川志愿者展开了一系列工作。四川杨和知乎者也纸条的照片发至当地钟氏家族群,却如石沉大海。志愿者阳子翻遍所有老旧材料,发现“护加乡”早已更名,钟姓家族亦无此人。
10月,志愿者快刀从海量数据中筛出关键信息:四川巴中通江四名陈姓男子与阿滨有可能是同一家族。阳子迅速找到电话,涛哥拨打过去,对方却矢口否认:“我家没送过孩子!”考虑到可能是非本地电话未能取信,涛哥求助了当地志愿者嘉尔萤火不自欺(微信名)深入走访。
11月12日,嘉尔萤火不自欺(微信名)经过不懈努力,终于确认了在通江的一户陈姓人家曾因贫困,将刚刚出生的幼子送养至通江铁佛镇。当阿滨的照片与陈家长子剑波的照片分别交换时,陈家与志愿者一致认同,他和剑波的长相实在太像。11月13日晚,涛哥赶往达州医院,在这里见到了正在住院治疗的陈父与病床前照料的陈母,进一步确认后指导他们采集血样。
12月11日,DNA比对成功的消息传来。电话那头,剑波声音发颤:“年猪都备好了,就差弟弟回家!”12月22日晚,志愿者见证了阿滨与亲人的视频相认。那纸“送养证明”——它曾是困住他的谜题,背后却隐藏了他的血脉归途。
原帖链接:
约1995年12月出生疑似由四川被拐至广东汕头的阿滨寻亲690932
编后记:
宝贝回家的每个成功案例都是全体志愿者以及各界爱心人士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结果,我们向每一位参与案例的志愿者和爱心人士致敬,他们在案例的沟通走访、排查对比的过程中做了很多默默无闻的工作。因编辑无法亲身参与寻找,加之编写时间相对紧迫,所以在案例编写时,难免会对案例的内容细节或参与的志愿者有所遗漏。为进一步细化完善总结内容,真实还原寻找过程,如发现案例总结内容有不妥,欢迎了解和参与案例的志愿者提出修改意见,随时与案例编辑或依依(539683555)联系,我们将随时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