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1例)豆蔻离家,在“闹洽”声中找到回家路——熊花寻家

发布时间:2025-08-15

豆蔻离家,在“闹洽”声中找到回家路

——熊花寻家

编 辑:过云雨 亲爱的路人

       在外面漂泊了20几年的熊花,她没有身份证,生活处处不方便。每到夜深人静时,思乡之情便如潮水般涌来。她的记忆很多,爸爸叫熊关女,妈妈叫李春秀,妹妹叫熊艳,姐姐叫熊兰,弟弟叫熊强,外婆家在梅溪,小时候赶集的地方叫马原或马龙,印象中家附近有一个很大的水泥厂。(家庭成员及地名均为谐音)她笃定自己是云南人,但具体在哪个地方她想不起来。她说当年离家是因为堂姐想把她介绍给堂姐夫的兄弟,她不愿意就自己跑了出去。未曾想到,这一跑就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为了找家,熊花也做过一些努力。几年前,她求助深圳的警方帮她采血入库。   

       2025年6月5日,机缘巧合,她的朋友通过抖音了解到宝贝回家,随即帮熊花在宝贝回家登记了寻亲。想通过网络的力量,找到她魂牵梦绕的家。

       6月6日,宝贝回家寻家工作组的志愿者过云雨接到熊花的寻亲任务。根据她提供的信息在宝贝回家论坛上发帖:
       约1992年11月出生2005年在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走失的熊花寻亲718761bbhj
   
       初步沟通中,过云雨察觉到熊花心存顾虑,部分信息可能有所保留。过云雨当机立断,向经验丰富的云南志愿者亲爱的路人寻求帮助。

       当日下午,两人便一同联系上寻亲者熊花,着手收集线索。熊花自述是云南省曲靖市马龙人,家在半山腰,周边有一个叫“马龙”或“马园”的水泥厂,水泥厂下方几百米处有一条宽阔公路,公路对面是一所小学,她曾在家附近上过一年学,还常去马园赶集。不过,亲爱的路人依据口音判断,熊花并非曲靖市人,推测她可能是被误导了。为验证这一点,亲爱的路人用曲靖方言与她交流,对方却毫无反应。当时,亲爱的路人正因在医院照顾病人时间紧张,加上熊花寻亲多年曾遭遇几次诈骗,戒备心很重,始终不愿提供照片和电话等信息,此事暂未深入推进。

       6月8日,亲爱的路人回到家后整理了现有线索,再次联系熊花沟通。他耐心消除熊花的顾虑,还承诺只要她好好配合,半天内就能帮她找到亲人。熊花虽半信半疑,直言“你就吹牛吧,那么多人帮我找都没成,你半天就能找到”,但见亲爱的路人如此用心相助,还是决定好好配合。沟通中,她提到家里人把“吃饭”叫“闹洽”,外婆家在一个叫“莫溪”的地方,并发来自己的照片。

       亲爱的路人看到照片,第一感觉熊花是苗族,且长相很像自家隔壁县——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的苗族。他随即联系研究苗族文化的朋友陈先生,对方表示“闹洽”是苗族语言,熊花应属于苗族白苗支系中的四川白苗,该支系主要分布在金沙江沿岸,包括云南昭通的永善县、盐津县、威信县、镇雄县,以及四川宜宾的兴文县、长宁县等地。

       随后,亲爱的路人将线索告知过云雨,并建议申请建立讨论组。通过云南志愿者春晓与光同尘,邀请到云南昭通威信县的志愿者雯理、飘香、广西志愿者余生、广东志愿者云谷等参与分析。针对熊花记忆中的水泥厂,雯理提到威信县有个“麻园水泥厂”。亲爱的路人进一步排查发现,威信县确实有不少熊姓苗族,初步将范围锁定在威信县扎西镇的大河村、大山村、麻园村(属干河村),但多方排查后并未找到名字相符的人。

       亲爱的路人查询到几个疑似村的村委会联系方式后,由雯理飘香联系村委会协助排查。等待结果期间,亲爱的路人制作了相关视频发布到抖音,三小时后就收到二十多位网友的私信线索,均表示熊花可能是当地熊安举家丢失的四女儿。其中一位名叫熊伟的网友称,自己父亲是熊安龙,熊花疑似是他叔叔熊安举的女儿。亲爱的路人立即电话联系熊伟核对信息,并通过他联系上熊花疑似弟弟“熊强”。

       熊强表示,熊花很可能是自己家走失的四姐,父亲叫熊安举,母亲叫李春秀,家里共有六个兄弟姐妹,分别是大姐熊宗连、二姐熊宗美、三姐熊宗彩、四姐熊花、五姐熊燕,自己是老六,读书时叫熊强,现在叫熊宗贵,外婆家在威信县扎西镇墨黑村,他所述信息与熊花的表述基本吻合,还发来四姐走失前在家拍摄的照片。过云雨将照片转给熊花辨认,她却表示不记得了,认不出是不是自己。

       考虑到这种情况,过云雨申请启动DNA鉴定程序。在广东志愿者云谷的帮助下,查询确定熊花的血样已入库,在福建志愿者阿风、老莫、阿伟、魏初佳等人协助下,联系到福建省大田县公安局,为熊强采集了血样。

       经过漫长等待,8月11日,DNA比对成功的喜讯传来。经志愿者分别与熊花、弟弟熊强商议,决定8月13日先通过视频认亲,等过年时再全家团聚。

编后记:
     宝贝回家的每个成功案例都是全体志愿者以及各界爱心人士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结果,我们向每一位参与案例的志愿者和爱心人士致敬,他们在案例的沟通走访、排查对比的过程中做了很多默默无闻的工作。因编辑无法亲身参与寻找,加之编写时间相对紧迫,所以在案例编写时,难免会对案例的内容细节或参与的志愿者有所遗漏。为进一步细化完善总结内容,真实还原寻找过程,如发现案例总结内容有不妥,欢迎了解和参与案例的志愿者提出修改意见,随时与案例编辑依依(539683555联系,我们将随时修改。